1、若发现会员采用欺骗的方法获取下载币,请点击网页最底的举报按钮,我们会对会员处以3倍的罚金,严重者封掉ID!
2、没有下载币怎么办,请点击进入获取下载币方法。
3、在回复或发贴前,请认真阅读人人造价网版规,以免被禁言。
4、开通VIP会员,尊享服务期内无需下载币下载附件服务。
5、本站资源为网络收集,其中网盘分享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本站不对其真实性、时效问题负责!
我们是选择回避还是正面应对?
, J# b: g! D S8 e某省头部造价咨询企业,以标准费打5折参与一个造价咨询项目的竞标,以碾压式价格竞争引起同行的非议。据了解,这家头部企业,在多个地区的项目竞标中都有类似低价竞标的行为,可以理解不是偶然,是面对当下市场环境的一种竞争策略,以此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 _/ o) u$ x- u( x) K7 o' W+ r' H1 G+ K3 s
面对低价竞争我们是选择放弃还是降价?
7 [2 K& W/ c( E对于造价咨询企业是进退两难的事
3 f! i, C. r0 D6 {& I8 ^: m1 J+ l/ m, D, c/ s C% b9 e; L
第一,粗放式发展,企业成本越来越高9 V# m. \1 Z* @* r' {5 C7 v
过去十年,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的投资高速增长,造价业务也水涨船高。那个时候只要能招到人就有活干,就可以增加收入。这种思维惯性,导致部分造价咨询企业粗放式发展,组织机构臃肿、技术与管理落后、研发创新投入少,企业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增收不增效,企业人力成本持续攀升。
* ?; q- m$ O7 S# a! ^! K3 Z第二,市场空间被压缩,房建业务量大幅减少
# c6 N: |( Y& h这两年,在新冠疫情和房地产调整的影响下,造价咨询业务量明显减少,2019年以来不少造价咨询企业营收增长率大幅下降,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甚至在2021年很多造价咨询企业出现了负增长。
/ P0 O! V2 z* I0 x( @& ?0 J. a2 b. r0 X0 D
第三,造价咨询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收费越来越低
& T3 Z0 O/ R3 F2021年造价咨询资质取消,将面临的是建筑业上下游的新兴企业会大量进入市场。过去造价企业从0发展到1万家用了20年时间,有同行说从1万家发展到10万家可能不用一年时间。造价咨询服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甚至有些项目出现0元或费率1折中标的情况。& z9 Q' u. j& w! C6 W
头部企业利用成本领先优势,主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无可厚非。迈克尔波特讲企业战略只有三种形式:聚焦、差异化、成本领先。成本领先指的不是价格领先,低价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才是。
6 |+ p; z# p4 [, y5 r) \9 a, S4 _如果说过去降本增效是为了增加企业经营利润率,对于今天还处在同质化竞争的造价咨询企业来说,就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事了。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 `! L+ _% @; |9 t a ~$ g
过去的惯性做法,导致企业粗放式发展
: L) t( c4 s _1 L1 v8 K" p! ~7 Z1 l0 h' Z7 b4 _
第一、增加收入就大量加人,遏制了管理与技术进步3 H2 j) Z4 X1 x: i- r& I$ `9 ^3 x
通常情况下,加人是最简单有效的增收方式,但是由于这种粗放式的发展,通常也是增收不增效,人均单产持续下降,企业利润率也随之下降。如果在企业高速的成长期,适当的人力冗余没有问题,如果企业发展进入缓慢增长期,就会造成大量人力闲置和浪费。要命的是,随意加人成为企业的惯性思维,管理进步和技术创新就会被遏制,在短期与长期利益平衡时,管理者往往会选择短期见效快的方式,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9 D3 @' @- Z; a* b6 f& f第二,大量招聘便宜人,服务附加值越来越低
% j7 `3 g# C, n/ h/ ]- A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大量招便宜人,最常见的是招聘大量应届生,通过简单培训后就上岗作业,应届生的成本是很低,同样产出的附加值也很低。如果我们把人力看做是投资而非成本,投资越少产出价值就越少。造价咨询企业要加大人才投资,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通过提升企业知识密度,来提升服务价值。
0 v& A, E+ J. U- i第三,企业盲目扩张,演变为“造价劳务公司”
9 o' P U& ?, `2 u造价咨询企业为了排名和业绩,拼命做大规模,无限的满足甲方无理要求,如增加服务时长、反复算量计价、派驻人员驻场服务等等,导致企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人效却越来越低。造价咨询企业要成为智力提供型企业,不要演变为“造价劳务公司”。
3 w+ F2 g3 k) s, N+ u- d% j! o, m# D) P, M w
造价同质化服务市场,恶性竞争无法避免,造价咨询企业过去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的改变,企业管理者要打破过去的思维惯性,躬身入局推动企业变革,倒逼管理和技术进步才是康庄大道。
# V _, e$ n)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