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造价网-浙江省最专业的造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相关报道] 建筑业企业倒闭最后的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网络高手 发表于 2016-10-8 08: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若发现会员采用欺骗的方法获取下载币,请点击网页最底的举报按钮,我们会对会员处以3倍的罚金,严重者封掉ID!
2、没有下载币怎么办,请点击进入获取下载币方法
3、在回复或发贴前,请认真阅读人人造价网版规,以免被禁言。
4、开通VIP会员,尊享服务期内无需下载币下载附件服务。
5、本站资源为网络收集,其中网盘分享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本站不对其真实性、时效问题负责!

不知道大家对于2015年火爆微信圈的“寺庙管理”的故事还有没有印象,反正当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总部愈来愈庞大、基层愈来愈忙碌、成本愈来愈高、客户愈来愈不满,企业走向倒闭,究其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导致建筑企业频频倒闭的十大原因,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 m( O& a" [# M$ x2 g  1、过度自信、多元化管理失控4 m) U; g. e  T! S2 K
  迅速进入与主业不相关的陌生产业领域,实施盲目的多元化战略,这些企业很快就会陷入转型发展的困境。拥有15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国际工程公司——菲利普Ÿ霍尔兹曼曾留下了建造德国国会大厦的辉煌,上世纪90年代初,信心满满地认为房地产市场必将生机蓬勃,于是自信地迈出多元化的步伐,然而,德国房地产长期低迷、徘徊不前,导致其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到2002年这个建筑巨擘轰然倒下。建筑企业切忌背离其专业优势特点搞多元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经营应该与企业的能力相匹配,才能走得好、走得远。
# \# w2 _# T9 J9 ?8 z  2、垫资潜规、低价中标
- P! ?' G( X, h. E  垫资是建筑行业内公开的潜规则,甲方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建筑商垫资,没钱的开发商更要找一家有钱的建筑商来垫资。尽管建筑商对垫资满腹怨言,却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因为僧多粥少。很多地方所谓的低价中标,让建筑企业根本没有利润,一旦回笼资金不顺利、付款不及时,就会产生一连串债务反应,陷入资金困境。如果说垫资是建筑企业倒闭的前奏,那么“低价中标+垫资”则加速了建筑企业的倒闭。
. \* [5 J. r3 Q$ `! S  3、挂靠老路、难以为继
9 G5 l4 h4 \6 U5 {% x  t% K9 U  建筑企业若要改变传统挂靠管理模式,将挂靠项目当作直管项目部来管,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企业有没有能力管?项目经理愿不愿意让你管?若不能全面管理,企业也有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因进项税额不足,面向1-3%挂靠管理费,11%的税率下的增值税将直接让企业因巨亏而很快倒闭;第二种选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等着坐牢。! @+ M& a3 q, F, k. R! N
  4、诚信缺失、自尝恶果0 @2 H7 W% s1 w( S4 [! M
  建筑企业陷入破产困境的一大原因在于诚信缺失。由于多笔债务纠纷,华丰建设被列入了“国家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让银行对其融资更加防范;在企业互保、损失惨重的同时,中城建设被银行系统列入了风险提示名单,部分银行随即对企业停贷,银行贷款是建筑企业的命脉,银行断供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继而破产。
. e3 [( g/ z6 X& k* X  5、营改增来袭、无力应对3 _! ~& D* N) s7 G7 t3 n
  按照11%的增值税税率,相当于把原有的3%营业税增加到5.8%,企业要缴的税将增加近一倍,建筑业利润本来就不高,“营改增”后不少小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目前一些大型特级资质企业为了控制风险,2年之内不再接新的项目,先把旧项目做完捋顺。多数大型、特级建筑企业正在摸索如何应对“营改增”,中小型企业、二三级资质企业更多的是迷茫和恐慌,可以预见,未来2年,甚至5年,是建筑企业从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最艰难的几年,转不过去的企业将面临着破产倒闭。  _, e1 X: F8 I
  6、PPP狂热、盲目跟风/ B: F4 Z$ C9 S: h8 M: c; F, w
  在国家对PPP支持和鼓励的政策下,PPP的狂热正甚嚣尘上,很多建筑企业坚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战略方向,积极投身于PPP业务的发展,甚至将核心竞争力定位于PPP业务。我们看到,那些地方财政好的地方政府,并不是那么热衷于PPP模式,反倒是一些地方财政状况差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的PPP项目,对建筑企业而言,尤其是民营企业,在PPP模式上一定要量力而行、谨慎对待:选好项目,争取早一点退出;选择财政状况好的地方政府项目;对于没有运营收入作保障的PPP项目要谨慎。PPP狂热、盲目跟风,会使一批没有核心能力的施工企业失去许多机会,走向失败。1 N5 K' p  T2 i
  7、盲目投资、扩张太快
5 i  W0 H5 O4 m( B* c0 P! e8 V  那些倒下的建筑企业,往往都是盲目扩张、拼命铺摊子、过渡融资、滥用杠杆,摊子一旦铺得太大,资金就容易跟不上,此时银行的抽贷断贷的后果难以想象。随着建筑工程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那些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集团都面临着如何拓展经营空间的问题。无论是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横向经营扩张之路,还是涉足相关行业进行纵向经营扩张,正确处理扩张与防范风险的矛盾关系都是企业深化经营成败的关键。
' k3 t3 U2 r5 O  x% e, K1 Q( V  8、企业互保、银行滥贷
* U4 t. l9 \8 H: U' |- j  2008年之后的4年宽松货币政策中,企业担保成为了银行审批贷款中最常见的增信方式。在大量贷款额度寻求出口的压力下,放款的条件一度放宽至“见担保书就放款”的程度,而担保企业的资产情况却未被准确调查。贷款门槛的大大降低和对资金的渴求使得许多企业迅速涌向这一捷径,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担保、企业资产多重担保的情况普遍。2015年中城建设破产时,为其他企业担保3亿多元,其他企业为其担保8亿多元,而第一次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则是由于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中城建设作为其担保公司之一背上了代偿5000万元的负担,这5000万元的代偿成为中城破产的导火索。# q0 U) z8 I5 H5 ]: Z+ W6 P" R; B
  9、民间融资、饮鸩止渴0 Z4 G' c; W) A" S' Z: Q
  有些建筑企业即便手上有些资金,也会采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换取企业更大的发展。但近两年,企业向银行贷款越来越难,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融资相对容易些,二级以下的企业根本融不到资,于是企业更多的债务来自于民间借贷和职工集资。2015年破产的华丰建设曾在内部进行集资,给出月息1分2厘的高利进行融资,而向高利贷的借款利息甚至超过年化20%,这些庞大的债务和利息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E! ?9 O+ U& ~  10、盲目国际化、血本无归
: b# c. B& @3 ~0 m3 n  从波兰高速公路项目索赔到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巨亏,到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搁置,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埋过大单,也吃过大亏;大名鼎鼎的韩国三星工程公司,2013年在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大型项目出现严重亏损,摇摇欲坠的海外业务导致三星工程的整体盈利水平转赢为亏,近1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利润赤字,造成同期公司股价大跌,公司高层人员大动。近两年,建筑企业国际化、“走出去”风头正劲,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型建筑企业,如果不对国际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梳理、总结、深化海外经验,盲目的国际化之会让企业迅速步入死亡的深渊。  \8 a7 f3 @+ }/ d1 j
  除了上文所列的十大原因外,建筑企业总部庞大、组织臃肿、成本管控能力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也将成为建筑企业倒闭的原因。8 h4 w! k8 X1 w) o( j6 U

% f$ C6 n4 n+ R
人人造价网-浙江省最专业的造价论坛

QQ|人人造价网-浙江省最专业的造价论坛 ( 浙ICP备15035007号-1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网络收集,仅提供给各大网友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wyst110#qq.com(#改成@)联系,我方将积极配合删除。

GMT+8, 2024-6-5 20:25 , Processed in 0.08852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