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发现会员采用欺骗的方法获取下载币,请点击网页最底的举报按钮,我们会对会员处以3倍的罚金,严重者封掉ID!
2、没有下载币怎么办,请点击进入获取下载币方法。
3、在回复或发贴前,请认真阅读人人造价网版规,以免被禁言。
4、开通VIP会员,尊享服务期内无需下载币下载附件服务。
5、本站资源为网络收集,其中网盘分享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本站不对其真实性、时效问题负责!
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 F9 Z) ?9 a" S: h( Q4 T
- {3 H+ H# d2 o3 G7 ] G; m1、连梁和框架梁:
* T8 A5 L! a- p8 J# w
/ a$ h8 R4 I1 ]1 p' Y# k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 p( Y) E, t- h0 a1 m3 K4 O! i9 {
: t# S) Q8 n* b- L1 d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4 T0 T2 d: _! Z5 ~8 v* o1 h
2 k. z; b9 w4 R, }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2 O0 H6 B3 d8 W; E: ]0 C% x
2 i. C/ K; {4 m0 U7 T: ]5 W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
2 x! B6 Y" B) S0 b6 Y1 ?
; V8 f. y- w2 l6 E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 F l* [" Q) p/ Y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经的注意。
; X$ B& D |* \! q+ {+ p; U+ v) s3 Y$ u9 @& z) F
2、框架梁和次梁: - _/ H2 A" E& c' T
% ^4 M' N/ s8 S+ f- H
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 q1 N8 D) X( `6 p2 _% R
! w3 ?6 |9 v3 T# Y
(1) 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 Q# a$ J4 K& W- l" x6 h; p
(2) 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s0 J" Q8 u. L
(3) 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 y/ y% Y- A* f3 r# C1 F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c3 S# m# b9 w8 A5 ]) _+ U& A4 w
3 s; V: R9 _/ @ y K 在实际的施工图中,设计人员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在次梁的平法表示中,对箍筋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来表示,如φ8@100/200等。二是当次梁为单跨简支梁时,支座的负筋数量往往不满足“混凝土规范”第10.2.6条的规定(第10.2.6条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两根)。
4 f, k7 H, }) j9 H2 d" u t1 ] M6 B6 g0 C# G3 p
3、基础拉梁与次梁:' [" \5 V. d6 `& w% t# n7 Z& c( I7 e
) s: d7 V; l6 X/ b# ?
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与次梁相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也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基础拉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也为受拉锚固长度la、基础拉梁的箍筋也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与次梁不同之处在于基础拉梁的梁底钢筋也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基础拉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基础拉梁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详见“地基规范”第8.5.20条)、箍筋不少于Φ6@200(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结构篇》第3.12.1-9条)
( ~- P" B9 ]* C& h3 i' H; [" i7 H
4 v3 C0 _9 ^9 R+ E- m 在实际的施工图中,设计人员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是将基础拉梁简单套用框架梁的平法表示,编号为JKL,对箍筋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来表示,如φ8@100/200等。而现有的国标平法图集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基础拉梁的构造,如果设计人员想借用平法图集的话,将基础拉梁编号为JL较为合适,同时应在说明中注明JL的配筋构造应按“03G101-1”中次梁(非框架梁)的配筋构造执行,同时梁底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必须满足受拉锚固长度la的要求。 0 }+ [% C6 ?) X+ Z! ^+ S/ O! y
3 J; i* y) {- n4 S 综上述,连梁、框架梁、非框架梁、地基拉梁的区别可用下表来表示:
4 b- H9 J0 W( `# r* e" {& r. v, Q1 ?' h% @! r3 P5 Y
5 f2 @& O* e+ n) D1 a7 P" x. y8 p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箍筋沿梁全长加密,直径和间距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 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直径和间距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 | 按计算要求配置,且箍筋不少于Φ6@200,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 | | | | | | 2 g; i. C2 o, `1 Y) }; D
; Z; W1 h" M0 v5 ?3 I
0 v' B4 X) w. ~5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