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9 F% a+ D8 d! R) s
精简
$ S0 F: L* I0 V: U) F 结论
8 i/ `# u: P4 E6 \. ]& \: T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备案号 | 发布
1 u3 o4 N, X, f% D8 m7 ` 日期 | 实施( I% Z5 K' ` i6 G. M. g) L8 N, Z
日期 | 强制性条文编号和内容 | 对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强制性条文内容 | 主编单位 | 主编人 |
废
; b @3 f' L$ W 止% h$ F4 S0 B3 t' N9 i& t
部
2 Z7 Z6 a1 m2 q! n3 C, t7 ~1 u 分
! N7 e) n: ]. j& v3 G. D& X, F 强
. H: j# F8 q; T! K; N 制
1 ]) P9 M4 c9 q: n9 F$ O 性) t. s# o+ m, V; q4 [
条; I6 J9 w9 \8 z9 ?
文 |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 | DB33/1090-2013 | J12323-2013 | 2013.4.22 | 2013.7.1 | 第5.1.1条用电分项计量系统必须提供所有能耗节点的电耗数据
1 U* Q9 n* e0 z2 V | 国标、行标无此内容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 秦筑君 |
绿+ X1 A/ R" h! }, Q* U" h
色
7 W" \0 f9 u' E/ ~- s 建; _- v. E/ s0 E! R$ @! K, V9 C4 r
筑
9 t4 `, T8 U& x) ?- B; [ 设! [, ~' W! ?+ o
计
/ n( S+ W% G4 d6 g1 u2 `9 j1 } 标0 E- k. [" M% P8 ?: J$ K8 R. H; r9 A
准 | DB33/1092-2016 | J13379-2016 | 2016.4.21 | 2016.5.1 | 7.1.3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供水系统必须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管道应设置标识带,明装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的要求对管道进行标识;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等均应采取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 7.1.3条是综合了现行国家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中强条、《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中强条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中强条进行编制。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浙江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 杨毅、徐雷、孙文瑶、曹震宇、丁德、韦强、王小红、徐铨彪、王靖华、干刚、李平、许世文 |
7.1.4 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源。 | 7.1.4条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强制性条文4.1.5条相同。 |
8.1.2 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对每一个供暖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 与GB50736-2012内容相当 |
8.2.6 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应回收利用,但加热有强腐蚀性物质的凝结水不应回收利用。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严禁回收利用,并应在处理达标后排放。 | 8.2.6条内容与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强制性条文第18.2.6条等同。 |
8.1.5 除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和空气加湿热源:1.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2.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且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3.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4.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小,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空调系统;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和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6.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建筑。
3 G7 L ^$ W* j; m, t+ L) L | 8.1.5条内容与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强制性条文第4.2.2、4.2.3条、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第5.5.1、8.1.2条等效。 |
8.1.6 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的能量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计量燃料的消耗量;2.应计量制冷机的耗电量;3.应计量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4.应计量补水量 | 8.1.6条内容与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第9.1.5(1、2、3、4)条等效。 |
9.1.6 室内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要求。 | 9.1.6条内容与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的6.1.3条等效。 |